《找规律》教学反思

时间:2023-04-04 15:51:56
《找规律》教学反思 (15篇)

《找规律》教学反思 (15篇)

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,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,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,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!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《找规律》教学反思 ,欢迎大家分享。

《找规律》教学反思 1

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事物简单的搭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。通过学习,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按顺序进行全面思考这一数学方法。学生要探索的排列的规律是比较抽象的。于是我设计了三个同学排队照相的生活环节,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,我始终以学生为本,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交流的空间。如3人排成一排照相,有学生说是9种,有学生说是3种,也有学生说是6种,到底是几种呢?我并不急于否定学生的观点。而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,学生有用字母表示的,有用符号表示的、有用人物来排演探索的等等,再通过全班交流时,引导学生调整不合理的想法,从而体验错误的由来,最后形成共识。这样教学不断丰富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,使学生学会探索,学会学习。

今天教学的内容是《找规律(排列问题)》,课前布置了预习题:1、用1、2、3三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。2、小军、小明、小红三个小朋友排队,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。上课一开始,学生讨论的相当热闹,也很有条理,也列出了算式3×2=6(种),可是在表述算式所标示的含义时,绝大部分学生语塞了。当出现了这种情况,作为教师该怎么办?我是这样认为的,当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,教师有责任告 ……此处隐藏16504个字……的过程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感受、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。

(3)写周期。有些问题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,规律不直接呈现出来,而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限,思维基于直观,有时不能一下子认识规律的本质,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。让学生写一写周期,可将周期中各个物体的排列顺序、数量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,为学生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提供了保障。如题目:伸出你的左手,从大拇指开始数:1、2、3、4、5,接着反方向数6、7、8、9。周而复始,当数到56时,在哪个手指上?学生很容易被文字叙述的表面现象迷惑,以为一个周期物体的数量为5。通过写一写,可正确解答, 56÷8=7(组) 即当数到56时,在食指上。

《找规律》教学反思 15

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二课时,着重教学数字间的变化规律。这一课时教学的规律,不再是一组事物间重复出现的规律,而是相邻两项等差的规律。在教学时,我将找规律一节的全部内容串联起来,形成一个渐进的知识体系,便于学生理解、掌握,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知规律。我首先出示情景图,在学生找规律巩固旧知的同时,吸引学生,提高学习兴趣。

然后,转入新知的探究过程,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先引导学生找出以前规律的共同特点,然后将新规律与之进行比较找出其特点,抽象出数量间的变化规律。接着进一步抽象到数字间的变化规律,并引导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。最后,设计创造规律的活动,既让学生主动探究、合作交流,又与教师形成互动,不仅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,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能力,特别是最后师生互动的环节,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,思维能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拓展。在此基础上,又进一步加深难度,出示思考性的题目,促使学生动脑,拓展思维。

《《找规律》教学反思 (15篇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